失效: | 偶然事件或者不工作的状态,即任一产品或其中的一部分不能执行预定的功能。 |
失效分析: | 失效后,对产品的结构、使用和技术文件进行逻辑的、系统性的检查,并鉴别失效模式,确定失效
机理及其基本过程。 |
失效率: | 产品工作到某时刻(t 时刻)后,在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即产品在 t 时刻后的单位时间内的
失效数与 t 时刻尚在工作的产品数(也称存活产品数)的比值。 |
失效率试验: | 计算失效率用的累积数据所要求进行的试验,并作为产品规范中“寿命试验”的同义词使用。 |
失效率等级: | 按军用规范中规定的置信度和控制条件所验证的定量最大失效率,通常以每试验 l000h 的失效百分
数为单位来表示(%/1000h)。 |
较高失效率等级: | 单位时间内失效数较少的失效率等级,即失效率较小的等级。 |
较低失效率等级: | 单位时间内失效数较多的失效率等级,即失效率较大的等级。 |
真实失效率: | 当某一受控生产过程中的所有产品,都实际进行试验所测得的失效率。“受控生产过程”指产品失
效率相对于其指定值的变化是由偶然原因造成的一种生产过程。 |
置信度: | 产品的真实失效率等于被鉴定等级规定的最大失效率时,被判定为不合格的概率。 |
平均失效前时间: | 对不可修复产品可靠性的一种基本度量,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总体中产品失效前的平均工作时间。 |
纠正措施: | 采取措施,在设计、工艺、程序或材料方面的进行改进,并证实已纠正了失效原因或设计缺陷。 |
检验批: | 按有失效率等级的规范的规定进行组合并一次提交检验的一批电子元件。 |
筛选: | 剔除不符合要求或早期失效的在检产品的-个过程。 |
老炼: | 产品在稳定其特性的应力条件下工作。 |
降额: | 使产品处于下列应用状态之一:
a) 产品使用中承受的应力低于其额定值;
b) 产品在某一应力范围内的额定值减小,而使得另一应力范围内的数值增大。 |
截止: | 寿命试验数据使用的截止点,是一个精确的时间点。承制方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可以不使用在该时
间点以前失效的延长寿命试验数据:
a) 在寿命试验中产生了失效,承制方已经确定了失效的原因,并采取了鉴定机构接受的纠正措施;
b) 在寿命试验失效或多次失效之后,承制方依据新的设计改进措施,寻求失效率的升级。
截止点不是一个随机点,在“老”的较差的可靠性和“新”的改进了的设计之间必须存在一个明显
的差别(见 5.5)。 |